过年能返乡回家吗专家:能(过年回家吗)
1. 2023年过年能返乡回家吗?专家明确表态:可以回家
1.1 新十条政策下返乡可能性大幅提高
随着“新十条”政策的落地,各地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全面优化。这为很多人带来了希望,也让“能不能回家过年”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政策调整后,跨区域流动更加顺畅,返乡的门槛明显降低,很多人开始重新规划回家的计划。
1.2 专家解读:就地过年可能性不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刘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春节就地过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她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回家过年,但必须做好防护。
1.3 国家卫健委专家刘珏回应返乡问题
刘珏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采访中提到,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逐步放开,回家过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她建议返乡人员在旅途中注意个人防护,回家后尽量减少聚集,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同时,她也提醒大家要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确保安全度过春节。

2. 疫情期间过年能否回家探亲?多地政策放宽
2.1 多地取消入川、返川人员报备要求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不少地区开始逐步取消对跨区域流动人员的限制。例如,“四川疾控”在12月10日发布通知,明确表示不再要求来(返)川人员进行报备,也不再实施“入川即检”的措施。这意味着,返乡人员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行程,无需担心繁琐的防疫流程。
2.2 山西等地取消第一落点管控措施
山西省卫健委也在12月9日宣布,取消对跨地区流动人员的第一落点管控。交通场站和公路卡口不再设立疫情防控检查站点,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这一系列调整让返乡之路变得更加顺畅,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和麻烦。
2.3 跨区域流动人员政策逐步优化
除了四川和山西,其他多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降低返乡门槛。这些变化表明,政府正在积极适应新形势,推动社会恢复正常运转。对于计划回家过年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们可以更轻松地与家人团聚。
3. 专家提醒:返乡途中需做好个人防护
3.1 建议佩戴N95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面对春运期间的人员流动,专家特别强调了防护的重要性。林炳亮建议,返乡途中应佩戴N95口罩,这种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颗粒,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是在密闭空间如火车、飞机或公交车上,佩戴N95口罩是保护自己的关键一步。
3.2 随身携带消毒液,保持手部卫生
除了口罩,随身携带酒精湿巾或免洗洗手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旅途中频繁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把手等,容易沾染病毒。及时清洁双手,可以大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同时,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面部,尤其是眼睛、鼻子和嘴巴。
3.3 注意电梯等公共设施的接触防护
在乘坐电梯时,很多人会用手指按楼层按钮,这可能会接触到被污染的表面。林炳亮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巾垫在按钮上,或者用肘部、衣物等非裸露部位操作。离开电梯后,将用过的纸巾折叠好放入密封垃圾桶,避免二次污染。
4. 返乡后如何减少聚集与传播风险?
4.1 减少人群聚集,尽量避免前往密集场所
返乡之后,首要任务是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春节期间亲戚朋友聚会频繁,但此时正是病毒容易传播的时期。建议尽量选择线上方式沟通,如视频通话、微信聊天等。如果必须见面,也要控制人数,保持安全距离,避免长时间密闭空间内的交流。
4.2 戴口罩、勤通风,维持良好生活习惯
回到家中后,继续保持佩戴口罩的习惯,尤其是在和家人共处时。同时,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病毒在室内的滞留时间。此外,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这些小习惯都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4.3 高危人群如老人和儿童需特别关注
家中的老人和儿童属于高风险群体,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一旦感染,病情可能更严重。因此,在返乡后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可以为他们准备单独的餐具、毛巾等用品,避免交叉使用。同时,提醒他们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去人多的地方。
5. 钟南山院士呼吁加强疫苗接种
5.1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是关键
钟南山院士在近期的采访中明确表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加快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他指出,接种加强针后,大约两周内就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这对于春运期间大量人口流动的情况来说,意义重大。疫苗接种不仅是个人防护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社会整体感染风险的关键。
5.2 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应优先接种
钟南山特别强调,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要优先接种疫苗。这类人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病情往往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引发并发症。因此,他们更应该尽快完成加强针的接种,以获得更强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后的风险。
5.3 加强针两周内可产生保护作用
根据钟南山的建议,已经完成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应当尽快接种第三针作为加强剂。接种后,身体会在两周左右建立起更稳固的免疫屏障。这种保护不仅对个人有利,也能有效减少家庭和社区内的传播风险,为春节返乡创造更安全的环境。
6. 春运期间大规模人口流动带来的挑战
6.1 春节期间疫情可能迎来高峰
随着春运的临近,全国范围内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种集中性的人员迁徙,使得病毒传播的风险显著上升。专家预测,春节前后可能会出现疫情的高峰期。尤其是在返乡途中和家庭聚会时,人群密集、接触频繁,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6.2 人员流动加剧病毒传播风险
春运期间,高铁、飞机、长途汽车等交通工具将承载大量旅客。这些场所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差,一旦有人携带病毒,就可能在短时间内扩散到更多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成为高风险群体。
6.3 各地需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面对春运带来的挑战,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储备、优化核酸检测安排、提升重点区域的防控能力等。同时,也要加强对返乡人员的健康监测和引导,确保在保障出行便利的同时,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7. 专家建议:合理规划行程,保障健康安全
7.1 提前评估自身健康状况
返乡之前,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近期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建议暂缓出行,避免将病毒带回家中。特别是有慢性病或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需要提前做好健康检查,确保在旅途中不会因为身体原因影响行程或他人安全。
7.2 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与时间
在出行方式上,尽量选择私家车或包车等相对封闭的交通工具,减少在公共场合长时间停留的机会。如果必须乘坐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建议避开高峰时段,选择人流较少的时间段出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提前查看目的地的防疫政策,了解是否需要提供核酸检测报告或其他证明材料。
7.3 鼓励年轻人保护高危家庭成员
返乡后,年轻人要主动承担起保护家中老人和孩子的责任。在家庭聚会时,尽量保持距离,避免过多接触。如果家里有老人或孩子,建议他们佩戴口罩、勤洗手,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也要提醒家人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家庭成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必修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